《科技与生活》
本文转自: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张 妮】单人床一键秒变沙发,健身器不插电就能启动,载人深海模拟器带你畅游海底……在“鸟巢”对面的北京冬奥村,会误以为自己闯入科技馆。1月27日正式开村后,北京冬奥村将接待北京赛区五大冰上项目1670名各国运动员。他们将在这里度过怎样的日常生活?开村前夕,《环球时报》记者探访北京冬奥村时发现,科技环保与简约服务是最大亮点。
“非必要不接触”简约客房服务
进入北京冬奥村,20栋橘黄、银白两种颜色的公寓楼错落排列。“运动员到北京冬奥村后,首先要进行核酸检测和登记注册,完成相关程序后,他们就会来到居民服务中心办理入住。”北京冬奥村住宿服务团队负责人陈德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团队主要负责北京冬奥村居民服务中心、健身中心、娱乐中心的一线服务工作。据他介绍,除提供类似酒店前台的相关服务之外,居民服务中心还设有可预约的会议室、按摩室和医疗室,以及有106台洗衣和烘干设备的大型洗衣中心。
北京冬奥村的公寓分为4个户型,分别为135㎡、165㎡、190㎡和220㎡。《环球时报》记者参观的房间为190㎡的三室一厅,里面有1个共享客厅、3个卧室和3个独立卫生间,可供3名运动员居住。为更好地保障运动员睡眠,卧室中的智能床采用记忆棉材质,床的形态还能调整切换,《环球时报》记者也体验了一把:通过遥控器上不同开关,可轻松调节床头和床尾的高度;还可一键选择“看电视”模式,将床变成接近沙发的姿态;选择“看书”模式,则秒变沙滩椅。此外,房间灯光都能调节亮度,不仅舒适还可省电节能。
为防止疫情扩散,运动员公寓楼并没有使用中央空调系统,应用的多式联运空调系统设有智能模块,可对每个房间的温度控制进行单独处理。这样,一旦某个房间发生疫情,不会扩散到其他房间。此外,该系统控制面板会显示PM2.5、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空气质量数值,如果某个数值超标,会自动启动新风系统或空气净化系统。
陈德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客房服务方面,北京冬奥村采取与东京奥运会类似的“非必要不接触”简约服务原则。“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尽量不提供人对人服务。如客人提出不需要客房服务,我们就不进房服务。如果没有提出,我们会两天进一次运动员房间进行清洁和消杀,同时更换毛巾。每4天更换一次床单枕套。服务人员会将干净的床单枕套放在房间中,由运动员自行更换。他们将用过的床单枕套放在专用桶中,服务人员会在两天内取走。当然,所有进房间的服务都是在运动员不在时进行的,避免人员接触。”
赛事期间,公寓楼内还将启用几十台机器人,提供问询、客房送货等服务。“但无论机器人还是服务人员,都不提供客房送餐服务。”陈德华解释称,由于运动员对餐饮比较敏感,服务人员尽量不接触运动员餐饮。如有运动员因故不能到餐厅就餐,会有专业人员将餐食从餐厅送到居民服务中心的保温取餐柜,之后由运动员自行扫码领取。
据了解,冬奥村内运动员餐厅设有智能引导机器人、炒菜机器人等多种类机器人,还配备智能餐台、智能取餐柜等设施。根据防疫要求,每个座位之间都设有隔板。
48小时内转成冬残奥村
冬奥恰逢中国传统新春佳节,北京冬奥村在居住区布置灯笼、中国结等装饰品,将中国传统文化氛围融入运动员的生活,并准备虎年吉祥物送给各国运动员。在广场区地下区域,设有中国传统文化展示馆,展示中国书法字画,还有一个穿着古装的机器人通过弹琴、写书法、做中国刺绣等方式传播中国文化。作为运动员娱乐、休闲、购物的重要场所,运动员还可以在广场区享受“一站式”生活服务,包括冲印、干洗、花店、书报亭、美发美甲、便利店等。广场区的地面广场集中展示各代表团旗帜,休战墙签名也将在此举行。
冬奥会结束48小时之内,北京冬奥村将迅速转换成残冬奥村,为800多名残冬奥运动员提供服务。“我们会把东区公寓楼关掉,全部启用西区带有残疾人设施的房间,并进行相关调试。比如,将床脚进行拆卸,床的高度降低30厘米。”据陈德华介绍,西区公寓楼所有房间均设有完备的残疾人设施:室内门采用带有把手的平移门;无障碍卫生间为防滑地面,两侧设有带安全抓杆的坐便器和淋浴凳等;洗手盆为高度80厘米的台式洗手盆。残冬奥运动员入住前,服务人员会将所有相关服务设施如低位开关等全部检查一遍。对残疾人的服务礼仪也有所不同,但进房间服务的频次与此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