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生活

期刊导读

古画中的车告诉你老祖先有多聪明

来源:科技与生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1

帝王之车:讲究的是科技和排场

一般的贵族出门,乘车那是代步用的。皇帝出门,尤其是举行重大典礼的时候,那是代表国家的形象,所以各种排场少不了,各种黑科技更是少不了。

宋代《大驾卤簿图书》局部

这幅图(左一)是记载宋朝皇帝最高规格的出行仪仗队的《大驾卤簿图书》的局部,大家可以一窥皇帝出行时候的壮观场面。

除了这些骑马的仪仗队士兵,仪仗队中更是少不了各式各样的车辆,有大有小,全部是限量款。其中,有这么两种车最有意思。

(左二)这种叫指南车,技术含量异常高。这个车里面是不坐人的,所以车周围一圈没有供人踏脚上车的部位。

至于车上面的那个人,大家要注意了,其实那只是一个木雕!这个木雕下面有个转盘,通过车厢里的各种齿轮,连接着车轴和车轮。所以无论车如何转向,上面的木雕始终面朝南方。

这辆车,可以说是整个仪仗队的导航系统。

(右一)这种车更不得了,叫“记里鼓车”。这辆车的上面的人,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木雕,而是两个“机器人”。

大家可以看到,这俩“机器人”一个对着鼓,一个对着锣,他们的任务可不是吹吹打打演奏乐器,而是记录皇帝出巡行走的历程。这两个“机器人”的体内有发条、弹簧,通过齿轮连接到车轴和车轮。

车辆每前行一里,上面的小人敲一下鼓,每前行十里,下面的小人敲一下锣。这种车其实并非宋朝原创,早在汉代,大学者张衡就已经制造了这种车的模型。说“记里鼓车”是世界上最早的里程记录仪器,丝毫不夸张。

汉代画像砖拓片中的早期记里鼓车

清《羊车望幸图》

不过,这些只是仪仗队用的车辆,并不是皇帝出远门的时候实际能用到的,像指南车、记里鼓车,更是只能在城市的平坦道路中用用,到了荒村土路上肯定抓瞎。

明朝的《出警入跸图》则描绘了明朝万历皇帝出门祭祖的场景。这次出行的距离大约有五六十公里。在今天,五十公里开车上高速也就半小时(只要不堵车),可是在古代,那可得走上一两天。

皇帝出远门,那肯定是不一般,《出警入跸图》中的车辆更是可以用“壮观”二字形容。

除了这些另类的“大排量”,皇室还有些另类的“小排量”。皇宫大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坐马车浪费,步行太累,所以皇宫里面也流行一种另类的便车——羊车。

晋朝皇帝司马炎的后宫非常大,据说各种妃嫔将近一万人,他也不知道去哪儿好。于是他没事就驾个羊车在宫里面溜达,停到哪算哪。

因为羊喜欢吃竹叶,喝盐水,所以妃嫔们都会在门口插上竹叶,洒上盐水,以求皇帝的“御羊”驻足门前,得皇帝的宠幸。

这个事情也流传成了一个成语典故,就叫“羊车望幸”。

平民用车:实用就好

对于平民来说,车这种东西大多数可不是代步的,而是用来干活的,就算用来代步,那也是能省则省。

比如说羊车,在民间也是有人用的,明代人画的《罗汉图》里面,就有个乘坐羊车的老和尚。

明《罗汉图》

明仇英绘《清明上河图》局部

要了解古代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两幅画可以说是必看,一幅是《清明上河图》,另一幅是《清明上河图》。

只不过,一幅是宋代的,一幅是明代的。一幅画的是宋朝的汴梁,一幅画的是明朝的苏州。

这两幅画中,都有百姓乘车代步的描绘,不过那些车都是“货客两用”,有点类似于咱们今天的皮卡。

清摹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这么一看,还真能勾起不少以前乘坐拖拉机去镇上赶集的回忆。

当然,绝大多数百姓可买不起牲口,很多人也都是单独干活的个体户,他们使用最多的车,是人力的独轮车。

使用独轮手推车的,差不多是这么几种人:一种是帮人家运货的;一种是帮自家运货的;还有一种,那可就有说头了,他们在古代叫做货郎,一辆车或者一个担子,挑着货物到处卖。

明佚名《货郎图》

明宫廷画师《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古代,以货郎为题材的画,那可是数不胜数。

这些“怪蜀黍”推着独轮车,带着各式各样的玩具,四处奔走,在村头街尾勾搭各种萌娃。

之所以“货郎图”那么多,我估计是因为货郎这个职业,是当时每个人的童年记忆。画家长大了,回忆起往事,想画点童趣的,自然就会以“货郎”作为题材。

上一篇:飞天勇士卫星平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