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生活》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对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工程机械领域,一直以来,机械工程领域所使用的均为机械电器模式,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引入,工程机械产品的功能也开始逐渐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品质也在逐渐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其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其在工程机械领域发展的关键性也不容忽视,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成效。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工程机械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带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帮助。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过程
机电一体化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其发展大约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左右,人们在机械产品的研制过程中加入了电子技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机械产品的功能,在二战爆发的大背景下,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但是,这一阶段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1]。而随着二战结束,机电结合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民用领域,其对于战后经济的恢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讲,这一阶段电子技术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之间的结合。
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进程开始逐渐加快。在这一时期,控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结合,加之这一时期微型计算机以及集成电路相关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质的飞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2]。也是在这一阶段,世界各国开始关注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第三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逐渐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又取得了新的进步。在这一时期,在广大技术人员的探索和研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学科体系日益完善,通信技术、光学与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进一步的结合,开始出现了微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进一步丰富了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体系。加之这一阶段光纤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快速发展,这也使机电一体化技术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价值
2.1 合理控制能耗,保证生产效率
传统的工程机械设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人力劳动的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是,技术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缺陷,导致这些设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能耗方面,传统的工程机械设备普遍具有能耗大的特点,致使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成本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工程机械设备自身的运行优势也很难得到充分发挥[3]。例如,传统的液压挖掘机设备,其并没有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燃料的利用率整体较低,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而最近几年,通过在该设备上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有效提升了设备的能源利用率,与此同时,与传统设备相比,其工作效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卡特电子效率节能控制系统”应用到设备中,使设备的发动机以及泵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协调,与此同时,通过设备上的液晶显示屏,技术人员可以实现实时对燃料的使用情况的监控,在减少燃料消耗的基础之上,有效提升燃料的利用率,在此基础上,全面发挥设备的性能。
2.2 监控工程机械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运行故障
现代社会,很多领域都在强调效率,因此,项目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对于工程机械的运转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于以往,现阶段项目单位所使用的工程机械性能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要想进一步提升工程机械设备的运转效率,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其各个系统运行的协调度[4]。但是从工程机械自身的角度来讲,由于其各个部分在构造的方面不仅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同时具有较高的复杂度,因此,通过肉眼的方式很难及时发现故障所在位置。而通过在工程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借助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设备能够实时检测自身的运转状态,一旦某一部位发生故障,设备能够第一时间自主发出警报,提醒技术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与此同时,借助设备上的显示器以及指示灯,技术人员可以直观观察机械的运转状态,对机械的运转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生故障,借助设备显示屏第一时间对故障位置进行定位,明确故障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确保工程机械运转的稳定性。